查看原文
其他

回顾 | 2022年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总目录


点击封面 订购期刊

投稿网站:www.xwycbyj.org


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创刊于1994 年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,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。该刊是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权威学术期刊,以“代表中国新闻学、传播学研究的最高水平,引领中国新闻学、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”为办刊追求,不断拓宽研究领域,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,刊发了一系列卓有影响的学术论文,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。该刊2012 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,2015 年、2017 年被推荐为全国“百强报刊”,2018 年入选“期刊数字影响力100 强”(学术类期刊)榜单,2021年获评2014—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“新闻学与传播学”学科最受欢迎期刊。


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22年总目录



○主编新年寄语


从“规范化”到“策划引领”再到“价值建构”

——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与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办刊追求

胡正荣(1·5)


○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


从元问题出发: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进路

周勇(10·5)


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


数字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自主创新

张垒(11·5)


服务中国式现代化: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

王凤翔(12·5)


○特色专栏:新时代·新思想·新探索


国际传播中的“概念创造”

——基于习近平涉外演讲文本的政治话语分析(2012-2021)

张广昭(3·5)


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


马克思主义新闻观:理论视角、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

支庭荣(1·11)


“日本中介”抑或“三流合一”:从《共产党宣言》“李节本”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

陈长安(2·5)


红色井冈传媒特质: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伟大开篇

方  提  尹韵公(2·21)


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“转向”:从“史论偏重”到“史论与实践并重”

杨保军  樊  攀(4·5)


新闻与文艺的合题:延安《解放日报》改版座谈会考论

李海波(6·5)


列宁的党报“战斗性”理论:斗争关系、话语策略与统一逻辑

王  敏(7·5)


基于意识形态视角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

张涛甫(8·5)


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政策的范式变迁

许加彪  王军峰  李  亘(9·5)


报刊史中共产党报刊的百年书写历程、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

黄春平  李  萌(9·19)


○新闻学


论传统新闻业的危机及其结构化根源

姜  华  张涛甫(1·30)


○传播学


定义“群众”:《乌合之众》在中国传播的知识社会学考察

袁光锋  刘朝璞(1·48)


不确定性传播的新闻表征、“传播之痛”与知识再生产

陈  刚  解晴晴(2·36)


“传播”与“仪式”如何相遇:詹姆斯·凯瑞传播思想的宗教视角解读

冯梦瑶(3·19)


从“型构”到“互型”:媒介化理论核心概念“figuration”来龙去脉

刘泱育(3·38)


新闻传播学科研人员合作的社会网络分析

岳永婕  温  婧  欧阳婕  刘  东(3·54)


“人人都是一台精神机器”:麦克卢汉媒介观隐藏的线索

吴畅畅(5·5)


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整合:罗伯特·E. 帕克的符号互动论

郑忠明(5·24)


新的中心:弱权关系下传播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

陈接峰(7·25)


立场三角中的定位与论证:阴谋论谣言的说服策略研究

袁  会  蔡  骐(8·57)


作为衍指符号的民粹主义:概念旅行与媒介话语实践(1906-1949)

马  烨(8·75)


知识使用:重新定义框架概念的一种视角

郝永华(9·93)


具身性之思想溯源、概念廓清与学科价值

——一种对具身传播研究的元认知

张文娟(9·112)


基于观察数据的传播学研究设计

王刚(12·14)


○新媒体


从“赶稿游戏”到“老板游戏”:互联网平台中自由撰稿人的劳动控制

刘战伟  刘蒙之  李嫒嫒(1·66)


平台经济下“受众商品论”再审视

——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

陆  茸  葛浩阳(1·86)


共识兼顾与集体取向:中国主流媒体建设性新闻实践

——关于人民日报微博官方账号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分析

刘婵君  沈玥晨(4·21)


从技术话语到价值理想:中国“网络共享”观念之演变(1980-2021)

吴世文  杨小雅  何屹然(4·38)


数字劳动视域下的移动游戏陪练:剥削、异化与反抗

燕道成  蒋青桃  陈  蓉(5·60)


汇入治理的数据行动

——蔚蓝地图的连结想象与实践

闫文捷  李红涛(5·74)


打开“黑箱”:平台社会视野下个人数据收集的结构性特征

贾瑞雪(7·38) 


网民信念沟:媒介接触对网民意见分歧的影响

解庆锋(7·55)


“弹性”的毛细管作用:中国粉丝权力网络的博弈与变迁

朱丽丽  蔡竺言(8·20)


意识激发与规则想象:用户抵抗算法的战术依归和实践路径

洪杰文  陈嵘伟(8·38)


构建数字劳动的物质网络:平台规训、算法协商与技术盗猎

——基于“送外卖”的田野调查

束开荣(9·39)


社交机器人:数字用户的建构逻辑与智能陷阱的治理路向

漆亚林  王钰涵(9·59)


社会加速与传播游戏之间的张力:移动阅读的碎片化、多样性与持续性

陈志聪  周  钰  巢乃鹏  王成军(10·17)


观看的无奈与正义:数据社会液态监视的弥散性与能动性

郭小安  赵海明(10·34)


“数字冷战”再审视:从互联网地缘政治到地缘政治话语

洪  宇  陈  帅(10·47)


当代乡村女性的网络空间生产与角色困境

——以豫中乡村为例

张淑华  徐婷婷(11·17)


微信群中的数字礼俗社会:一项关于壮族山歌媒介化的实证研究

邱新有  陆锦华(11·39)


数字公墓作为一种情动媒介

周裕琼  张梦园(12·32)


规约与博弈:维基百科自组织知识编纂中的命名政治

甘莅豪(12·53)


○媒介分析


绘制一座城市:一项城市广播电台的个案研究

吴红雨  潘忠党(4·73)


主演流量、电影评分与票房粘性

——基于国产电影数据的经验分析

任  力  章  阳(4·93)


网络媒介“茧房效应”的类型化、机制及其影响

——基于“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(2020)”的中介分析

施颖婕  桂  勇  黄荣贵  郑  雯(5·43)


平台“出圈”背景下的粉丝分化、迁移和抵抗:基于虚拟主播粉丝群体的考察

陈曦子  刘亭亭(6·22)


时空接近性对城市创伤记忆、情绪分享与社区参与的影响:基于武汉、温州两地的准实验研究

刘于思  潘  鹤(6·39)


转译延乔路:一个“无”中生“有”的传播实践

姜  红  鲁  曼(9·72)


劝服与奖励:主流媒体如何走进青年用户

葛彬超(10·64)


微博与报纸议程互设关系的实证研究

——以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为例

王积龙  张妲萍  李本乾(10·80)


作为存在的媒介时间:手机与社交媒体的时间性

卞冬磊(11·56)


重识“地方”:网红空间与媒介地方感的形成

——以短视频打卡“西安城墙”为考察中心

曾一果  凡婷婷(11·71)


参与模式下的争议性科学纪实影像创作

——以纪录片《食物的演化》为例

邢梦莹(12·70)


○媒介文化


“表征”与“超越”:“土味视频”的“区隔”研究

宋巧丽  田  辉(2·58)


“身体实践离场”下云养猫群体的参与动机

彭  涛  杨  勉  李荣华(2·75)


○传媒法


算法新闻的可版权性质疑及邻接权保护

赵双阁  艾  岚(3·79)


存异而治:网络服务提供者权责配置的进路与理路

冯建华(4·56)


“一体多翼、交织融合”:美国电视节目模式保护的历史演进与本土借鉴

——基于典型司法判例的分析

彭桂兵  丁奕雯(6·73)


生物识别信息传播风险的刑事规制向度

——基于525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内容分析

王文娟(7·75)


○传媒经济


智能广告文案的消费者参与度研究

——基于汽车之家APP的实证检验

秦雪冰  郭  博(6·56)


○国际传播


英雄崇拜与重叠共识:美国媒体对中国英雄的建构研究(1972-2021)

吴  瑛  史  磊  阮光册(6·91)


信、证、释:中国上古帝王形象在近代西方公众传播的历史演进

蔡慧清(6·109)


○广告研究


广告中“神圣价值观”工具性使用及其影响

辛自强  刘  菲  穆昊阳(2·97)


中美幽默广告的比较研究

李伟娟  尹丹阳  林升栋(2·111)


○新闻传播史


经由全球媒介的中西互动:《北华捷报》的信息交换网络(1850-1866)

骆世查(1·104)


“可见性政治”:国民通讯社与大革命语境下中共新闻政策的微观实践(1925-1927)

张  朋(3·93)


“儒侠”的仪式化塑造:《民报》与清末侠风

王发达(3·108)


从“维新派报刊”到“外务省机关报”

——天津《国闻报》若干史实再研究

叶  彤(4·110)


事实构建、公共理性与媒介偏向:法国第一起被平反冤案“卡拉斯案”的舆论反转

王润泽  王汉威(5·93)


公开的“秘闻”:中法战争前夕曾纪泽的外交与舆论观诠释

李  浩(5·108)


20世纪上半叶喜马拉雅地区藏文报刊的创办与传播

——基于欧美馆藏档案的考察

韩  鸿(7·89)


史学传统与19世纪新式报刊的本土认知

操瑞青(7·110)


未成熟学科的不充分知识生产:民国时期广告学概论性著作的回顾与评析

罗志超  陈培爱(8·90)


从政治主张到政治共识

——抗战末期“联合政府”在国统区的报刊舆论建构

程  磊  王咏梅(8·107)


寻访“缺失的一环”:冷战、现代化与香港传播研究的起源(1965-1982)

方晓恬  王洪喆(10·94)


皇权政治与中国古代报纸的二重演化

刘晓伟(10·110)


“道德的竞赛”:抗战时期中共在港建立对外宣传网的行动逻辑

沈  荟  刘巧荣(11·90)


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宣传的实践探索

周亚茹  朱旭旭(11·112)


表征“新中国”:1950年代《人民画报》基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式

吴果中(12·84)


1920至1930年代中国新闻界危机与左翼记者的形塑

王毅(12·103)



实习编辑:倩倩

校对:雨璇

审核:振华


 点击“阅读原文” ,订购学术期刊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回顾 | 2022年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总目录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